首页

媚足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6 08:42:22 作者:新疆音乐人狼戈被授予“和田文旅推介官”称号 浏览量:17850

  中新社呼伦贝尔2月20日电 题:“十四冬”邂逅春节:“冰雪白”与“中国红”相遇的“热辣滚烫”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邢翀

  来到北疆呼伦贝尔,尽管这里的冰雪气象与温暖的澳门截然不同,但对于苏盈康而言,却有种“热辣滚烫”般的体验。

  “在农历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节庆时期,澳门组团参加全国冬运会,和内地就冰雪运动发展深入交流,浓浓年味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更加坚定了我们依靠祖国发展冰雪运动的信心。”来自澳门代表团的苏盈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恰逢春节假期,从抵达机场开始,就能看到各种冬运元素与浓厚年味的结合。“冰雪白”与“中国红”悄然相遇,让每一位参与赛事的“冬运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主题雪雕矗立在街头。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在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运动员结束一天激烈比赛,秧歌队员身着喜庆艳丽服装,载歌载舞而来,向大家拜年。“春节期间工作人员和我们一样没有回家过年,全力提供服务保障,这激励着我们发挥出最佳水平,不负期待。”冬季两项运动员唐佳琳说。

  外籍裁判罗杰·科尔的中国冬运会初体验“撞上”春节,来自加拿大的他笑言“这趟出差喜上加喜”。“来之前我在地图上找到呼伦贝尔的位置,高规格赛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度过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春节。”

  对于徐铭辰等8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而言,这个春节的经历是成长中的一次蜕变。为了准备开幕式《中华体育精神颂》朗诵,他们春节前就来到呼伦贝尔,排练过程中有过欢笑和泪水。正式演出结束后,他们激动地又一次流泪。

  徐铭辰说,这样“热辣滚烫”的经历让他们对于中华体育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体育的力量和魅力,也将以青年视角继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作为“十四冬”的主场馆,这里承担着开幕式和全部冰上项目比赛任务。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看“十四冬”过大年,成为不少游人这个春节休闲的选择。为助力“十四冬”,巴图苏和与合伙人在莫尔格勒河景区组织了“天天冰雪那达慕”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蒙古族文化与传统运动。他说,“十四冬”会徽“冬之韵”正是形似莫尔格勒河,冬运赛事让这条“天下第一曲水”更加广为人知。

  无论“滑雪泡温泉,凉城过大年”,还是安达组合、额尔古纳乐队等带来的冰雪特色节庆演出,“十四冬”与春节的相遇都让内蒙古冬季旅游“热辣滚烫”。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3140.55万人次,是2023年的5.76倍,实现旅游收入221.22亿元(人民币),是2023年的7.63倍。

  而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同样在“十四冬”赛期内,冬运主题的花灯和冰灯已装饰在呼伦贝尔街头。内蒙古体育局副局长张志表示,在“十四冬”如火如荼举行的当下,内蒙古各地正用冰雪运动的激情唤醒冬日活力,全力激活冰雪经济新功能,做到冬运惠民。

  香港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陈柏辉非常期待这里元宵节的热闹氛围。“在春节期间比赛,我们很希望香港冰雪选手取得好成绩,与各地冰雪健儿互相切磋,建立真挚和宝贵的友谊,这是最开心的事。”(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绿谷”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成为关键词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支持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开展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寒潮拉长赏梅期 上海迎来初春“梅景”

1984年,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的穿针引线之下,卡夫亨氏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在广州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生产亨氏婴幼儿辅食,当年,员工数量为80余人。如今,卡夫亨氏在中国拥有5家工厂、2400多名优秀员工和1500多个商业合作伙伴。

大幅回暖!全国天气冲击30℃甚至同期最暖纪录

平潭的风很大,但就如本届影展的美学意象“风大又怎样”,这让井迎瑞很想来看看风究竟有多大。“两岸的历史虽然曾经各自发展,但一如海葵台风一定会同时影响两岸,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回避。有差异没关系,但要开始理解,共构出一个共同的宏大史观。影像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影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井迎瑞说。

中国造新一代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在烟台港完成首运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今天开幕 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陈季君,教授,博士,曾任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土司文化研究院院长。现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研究分会副主任、贵州史学会副会长。 陈季君长期研究中国史/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在《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播州民族文化研究》《播州土司史》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